最新目录

有一味中药取名不太雅,善于利水祛湿,去湿气

来源:现代中医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2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通常来说养生之物的选择都是以“缓和”为佳,但有些时候也需要特殊对待,比如有一味中药古人取名不太文雅,以动物“猪”为名,它利水祛湿之力尤强,被誉“利水诸药,无如此快

通常来说养生之物的选择都是以“缓和”为佳,但有些时候也需要特殊对待,比如有一味中药古人取名不太文雅,以动物“猪”为名,它利水祛湿之力尤强,被誉“利水诸药,无如此快”,而且善于祛湿犹如“秋风扫落叶”。

这味中药就是猪苓,属于多孔科真菌,多见于枫树、桦树、柞树、柳树、槭树的枯根上。因为#中药#猪苓的样子比较特别,所以古代的本草文献中多以“猪屎苓”来命名,当然也有比较文雅的叫法,比如“地乌桃”。

猪苓入药的历史比较悠久,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功用载为“利水道”;宋代的《本草衍义》认为“行水之功”较强。总体来说诸多古今学者一直认为猪苓的主要功用为利水祛湿。

而它的利水祛湿之力事比较强的,不仅《本草害利》记载“利水诸药,无如此快”,《长沙药解》提到“利水去湿,较之茯苓更捷”。

《本草新编》认为“凡水湿在肠胃、膀胱、四肢、皮肤者,必须猪苓以利之”,这句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,但也从侧面反应猪苓的特点。而就以猪苓在实际中的应用与益处来说,可以从三个方面认知。

一、猪苓利水祛湿消肿。

猪苓“利水道”,通顺水湿,而且利水祛湿之力强于茯苓,适合于水湿积聚而肿的人,轻者可以单用;水湿内聚而表现为小肚子膨大而肿,且小便不通畅,可用猪苓、茯苓、泽泻、白术、桂枝以通调水道,其中《伤寒论》中知名的“五苓”就是以此为基础。

脾是水液上下通行的枢纽,脾胃虚弱容易聚集水液成湿,甚者表现出水肿、小便不通顺,可用上述的方法减去桂枝,共同达到健脾利水消肿的目的,这就是中医文化中知名的“四苓”。

此外,肾被誉为“水之下源”,因此水液停聚也常与其有关联,但也分阴阳,阳不足者须用猪苓、茯苓、白术、附子;阴不足者用猪苓、茯苓、泽泻、阿胶、滑石。

二、猪苓利水通淋。

这一方面益处说出可以让大家对猪苓的另一个特点有所了解,但是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,也是本着学术交流的态度写出,如果看不太明白可以略过本条,我也尽量用最少的语言描述。

猪苓利水通淋,虽然也有部分本草类典籍说可以单用,但多数需要配伍使用,方法大家可以做个学术交流。热淋可用猪苓、生地、木通、滑石;伴有少阳外感可用猪苓、柴胡、茯苓、滑石;血淋用之与茯苓、车前草、白茅根;石林用之与金钱草、海金沙、琥珀。

三、猪苓祛湿气利肠胃。

猪苓祛湿气能清理肠胃中多余的水湿,尤其是水湿充盛而泄泻者,可用猪苓、茯苓、泽泻、厚朴同用,这个方法出自于《丹溪心法》;脾胃虚弱而经常泄泻较甚的人,可用猪苓、茯苓、泽泻与白术同用,这个方法在前边提到过,被称之为“四苓”。

肠胃中寒与湿经常夹杂,如果寒湿偏盛而泄泻较甚的人,可用猪苓、肉豆蔻、黄柏同用,这个方法出自于《圣济总录》。

猪苓的主要用途在于“利水祛湿”四个字,因此不在少数的方法中会用到猪苓,其实用猪苓的方法简单,更需要了解的是它的利弊之处。

首先猪苓利水祛湿强于茯苓,因此不在少数的人认为猪苓就更适合于养生,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盲目的看法,因为猪苓利水之力较强,所以不能多用、久用,反之是对精气有一定的损耗。

《本草衍义》就明确“猪苓行水之功多,久用必损肾气,昏人目”,也就是说猪苓用得多或者时间久了对眼睛也是有弊端的。

除了这一点之外,猪苓时“只利不补”,只有利水祛湿之功,并没有滋养的作用;与之相对的茯苓就是“补利兼有”,不仅利水祛湿,还能健脾安神。因此两者的选择也是养生多用茯苓,特殊对待时选用猪苓。

文章来源:《现代中医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zyy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209/354.html



上一篇:“我们钢铁驼队跑出加速度”(我们的2020)
下一篇:中草药肝病是一种什么病

现代中医药投稿 | 现代中医药编辑部| 现代中医药版面费 | 现代中医药论文发表 | 现代中医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现代中医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